
光伏產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技術驅動降本提效。上一輪技術變革主要由拉棒環節和切片環節驅動,而目前電池片環節的技術變化最為明顯。展望2019年,在發電成本持續下降、政策持續利好和新興市場快速興起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下,預計全年全球新增裝機量將達到110GW,而我國將保持在45GW左右。
技術進步持續推動光伏行業進步
1)硅片:該環節設備包括前道長晶設備和后道切片設備,前道設備主要有單晶硅生長爐(拉棒)和多晶硅鑄錠爐(鑄錠),工藝較為穩定,大硅片是主攻方向;后道設備有切片機和金剛線,未來薄片化切割為發展趨勢;
2)電池片:電池片經歷了從BSF到PERC到HIT的三代技術進步。當前二代PERC為主流工藝,帶來背鈍化沉積和激光設備新需求,而HIT為全新工藝路線技術,預計將帶來設備格局的重大改變;
3)組件:smartwire、多主柵(MBB)、拼片等組件技術進入規模化應用;
4)裝機:在技術進步及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的共同推動下,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各環節生產成本下降,價格整體處于向下通道,判斷2019年國內光伏系統成本預期累計降價空間在0.4-0.5元/W。
行業政策變化風險
近年來,雖然光伏發電產業鏈各環節的相關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光伏發電現階段的發電成本和上網電價仍高于常規能源,光伏行業發展依然需要政府政策及相應補貼的扶持。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的持續下降以及補貼的持續下降將倒逼電站系統成本的下降,進而促進光伏制造成本的進一步下降,若未來光伏制造成本及系統成本下降的幅度慢于補貼下降的幅度,這將對我國的光伏行業的市場需求和行業景氣度產生較大不利影響,進而可能使得設備公司境內新簽訂單及經營業務出現下降的風險。
